這是一次群眾文化的盛會,這是一場民間草根的狂歡。把舞臺搭到群眾身邊,把歡樂送到百姓中間。湖南今年繼續在全省開展“歡樂瀟湘”群眾文化活動,全省參演團隊上萬個,參演群眾近百萬,觀看演出群眾達千萬人次,在三湘四水掀起了群眾文藝的熱潮(11月4日湖南日報)。
  現在,全國各地都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,人民的物質生活日益改善。但同時,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強烈,群眾從原來的求溫飽向求快樂轉變。沒有文化的小康,不能算是全面小康。湖南正是站在這樣的高度,順應廣大人民群眾期待,拉開了“歡樂瀟湘”群眾文化活動的序幕。
  兩年來,“歡樂瀟湘”群眾文化活動越演越火,越演越紅,它把激情撒在三湘大地,把歡樂種進百姓心田,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一場場文化盛宴,也是一次又一次美的享受,是一次又一次精神和靈魂的洗禮。兩年來,歡樂瀟湘成為了湖湘兒女的“星光大道”,成為了文化為民、文化惠民、文化樂民的生動實踐,自然也成為了湖南的“群眾文化現象”。
  “歡樂瀟湘”群眾文化活動帶給人民群眾歡樂的同時,也帶給廣大文藝工作者啟發。探索這項活動的成功秘訣,至少有三點收穫。
  首先是始終把好人民主體位置。文藝是人民的文藝。“歡樂瀟湘”堅持把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,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,把人民是否參與、是否歡迎、是否滿意作為活動的評判標準,真正使人民群眾成為創作文化的主體、演繹文化的主角、共享文化的主人。正是如此,才會有民間“星光大道”的好評和“一票難求”的現象。
  其次是始終突出地方特色。“歡樂瀟湘”註重尊重地方本土特色,挖掘本土文化資源,涌現出一大批群眾自編自演的優秀原創節目。這些節目來自民間,來自幾代人甚至上千年的傳承。如今,通過藝術的精加工,被重新搬上舞臺,激蕩起人們內心最深刻的記憶。正如有的演員所說的:這樣的活動我們愛參與,這樣的節目我們最愛看。
  再次是始終突出改革創新。創新是文藝的生命。“歡樂瀟湘”打破了固有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,不僅大力推進文化產品內容形式創新,推動不同藝術種類相互融合,同時突破管理體制、運行機制和市場格局等方面的瓶頸制約,找準了市場需求的“興奮點”、文化服務“切入點”、運作方式“支撐點”和社會參與“互動點”,開創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新模式。
  文/石理
  
  (掃一掃,更多精彩內容!)  (原標題:“歡樂瀟湘”為何樂遍三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n45knxla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